发布时间:2024-0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将“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9部门近日共同起草并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行动合力、高质量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行为的外部性,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行合作治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核心要义其中之一,这既是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也是绿色生活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人具有能动地改造自然的能力,美丽中国建设除了为了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本上还得依靠人民。《工作方案》有助于加深人民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的理解认识,促使人们从意识向意愿转变,从抱怨向行动转变,让人民自主、自觉、全程、全面地参与到生态建设中,起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关键作用。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人民、扎根于实践,通过行动的实践不断总结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有效经验、创新做法,反过来也有助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可以进一步夯实这一思想的现实基础和人民底色。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内容
我国传统的生态环境治理是政府主导的单一化模式,近年来公众等社会主体参与度有所提升,参与治理初见成效,但公众和企业等其他主体参与领域不宽,参与渠道不畅,参与效果有限,导致大多数主体仍将生态环境治理视为政府责任。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最根本要解决的是主体问题,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工作方案》提出,要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使六类主体实质性地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合作主体,并促进每类主体真正建立主体意识,采取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的集体行动,促进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行动合力的必然要求
2021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部署了六个方面主要任务和10个专项行动。《行动方案》是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全面落实这一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共建是基础,解决的是意识问题。不同主体各司其职,不仅有各自类别的身份认同,还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的集体身份认同,不仅有共同的环境诉求和共同的环境目标,也有利于在集体身份意识下提升参与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治是关键,解决的是行动问题。共治就是不同参与主体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合作,通过网络化模式、公私伙伴关系以及共同管理、互动式治理、协作治理等形式的联合行动,实现共同的治理目标。共享是目标,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各类主体参与环境治理不仅是利益相关的,而且是利益共享的,有助于实现环境公平正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类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良好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成果。
高质量完成主要目标任务的系统谋划
《工作方案》设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广泛践行,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健全,多元参与行动体系基本建立,公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可见,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已经形成从思想宣传、理念践行、文化构建、多元行动、绿色生活到自觉行动的系统性目标任务体系,涵盖美丽中国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实现了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通过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活动、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开放活动、社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家庭绿色生活方式倡导活动、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六大类活动,拓宽不同类型主体有序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渠道,优化社会资源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配置结构,从而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为推动目标实现,《工作方案》还细化了从2024年6月到2025年12月的三阶段实施步骤,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做好总结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有助于加速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网站
010-83318888